秦、汉
秦汉(BC221-AD220):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封建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兴盛的时期。
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秦的统一
(1)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
A.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和地域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B. 春秋战国时的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C. 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2)过程:
嬴政掌权后,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内容有:
①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后代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
②秦始皇把封建国家撇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人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
③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效果: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焚书坑儒也是秦始皇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
3.秦末农民战争
①原因:秦王朝的暴政。
A.秦朝农民有沉重的赋税负担,常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
B.秦朝还强迫农民服沉重的兵役和徭役。
C.秦朝法律严酷。
②起义经过。
四个阶段:
A.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军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B。建立张楚政权。
C.失败。
D.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③结果。赵高杀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4.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的意思就是在政策上实行缓和宽舒的办法,让老百姓能安定地生活,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①原因:
首先,西汉初期统治者注意吸取秦灭亡的教训。
其次,汉初统治者从实践中懂得,用马上打天下的办法,决不可再用来治理国家。必须文武兼用,方可使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经过多年战争,汉初国力凋敝,经济破坏尤甚,不经过一段复苏,经济很难发展。
②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B. 文帝两次减租为只三十税一,并有十多年不收田租。
C. 文帝提倡节俭。有一次他想盖一所露台,计算需花100斤黄金,.就把这项营建计划取消了。
D. 文帝还减轻刑罚。取消“连坐”和残损肢体的肉刑,重视“以德化民”。
③效果: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农民可以比较安定地生活和生产,人口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富裕起来。封建时代的“治世”出现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5.汉武帝
推行了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秩序。
②军事方面:出兵匈奴,改变了汉朝在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进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③经济方面: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家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等。
④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创建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效果:在他的大一统统治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6. 光武中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后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候的三十税一。
③光武帝提倡节俭,注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效果:“光武中兴”
7.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初期,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公先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没能继续前进。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历史--秦、汉”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报考费用、加分政策、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 可以随时联系湖南成考网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本文标签:湖南成考史地【湖南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历史--秦、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acc.gd.cn)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