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篇秋水 庄子 一、庄子及其思想 庄周(前369—前289),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当过蒙地漆园吏。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主要活动是从事著述。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鄙视功名利禄,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较深刻的批判。 《庄子》(亦称《南华经》),现存33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7篇是庄子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大都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作。 《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讽刺辛辣,语言铿锵,汪洋恣肆,艺术境界恢宏瑰玮,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称“其文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三、学习要点 1.理解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2.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地突出了主题。 四、疑难词句解析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涘:水边、岸边;辩通“辨”,分辨) 2.东面而望,不见水端。(东面:面朝东;东,名词做状语;面:动词,向东看) 3.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叹,感叹) 4.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小看,以……为少,动词的意动用法;轻;轻视,以……为轻,形容词用作动词) 5.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莫己若:莫若己,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见:被;大方:懂得大道理的人) 五、重点分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一是黄河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暗指河伯河北海若不同的思想境界,进一步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2.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采用具有形象性和故事性的方式讲道理,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说理形象化。 六、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来,百川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水流大得在两岸洲岛之间分不清是牛是马。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到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前进,到了北海,脸朝东眺望,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自得的面容,仰视大海对北海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道理,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呀。而且我曾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先前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目睹了大海您的难以穷尽,如果我不是到了您的家门口就太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二十七篇秋水”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报考费用、加分政策、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 可以随时联系湖南成考网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本文标签:湖南成考语文【湖南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二十七篇秋水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acc.gd.cn)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