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提分练习及答案八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的苛求
C.国际社会人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更好的帮助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改委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病句的能力。A选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选项“与否”和“苛求”前后不照应;C选项搭配不当,“走出”不应包括“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2.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书不能太少,____也不能贪多,____ 。精读应循序渐进,扶摇直上,____ ,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否则势必根基不稳,____ 。
①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②太少则行而不远③贪多则消化不良 ④有如登塔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从“不能太少”“不能贪多”的对比形式可判断出各自所接的句子形式相仿,又从内容上可判断为“②太少则行而不远”“③贪多则消化不良”
“扶摇直上”后衔接句应考虑后面的“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所以应填写“有如登塔”。
最后一句是假设之下的结果,承接“根基不稳”自然为“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
5、悠然把酒对西山。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
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入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治》一书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江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也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要谈为些只能用今日沿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摹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翬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宏伟,为他园之不及。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列,其子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室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元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惜。
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
1.以下是对“借景”之说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景”指把不是园林中的景物搬入园林,使园林添色,使游人顿增游览兴致。
B.“借景”指在园林中进一步增添远景之美,而造园要立意在先,更强调了借景的作用。
C.“借景”指以园林之外的景物为背景,使外景烘托内景,增添了景致的变化和趣味。
D.“借景”指巧借园外的景物,使之与园内之景相映成趣。融为一体,增添了景色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A项“把不是园林中的景物搬入园林”错误;B项“在园林中进一步增添远景之美”错误;C项“以园林之外的景物为背景,使外景烘托内景”错误。故选D。
2.以下完整体现了颐和园造园之术的一项是( )
A.颐和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
B.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
C.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 景始出。
D.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室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根据题意筛选信息能力。A,C两项错在有山无水;D项错在无水也无山。
3.古代造园讲究立意,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北京西郊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
B.佛香阁踞万寿山之巅,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C.颐和园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
D.颐和园长廊极尽变化之能事,仿佛舒展的山水画手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题意整合信息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A项讲西郊地理环境适宜造园,未涉及“造园讲究立意”,B,D两项以偏概全。
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必须因园内之水,借园外之山,这种说法失之偏颇。
B. 圆明园等一批名园和传世的园林理论著作《园治》表明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
C.颐和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集交税郊园野趣于一身,同时又不失其皇家园林的品位。
D. 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摹拟,以至成为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的典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D项加强因果,颐和园成为中国园林中借景的典范,并非因其模拟西湖。“借景”并非“模拟”之意。
三.古诗文阅读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写了江、鸟、山、花四种景物;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江的碧绿衬托鸟的洁白,以山的青翠衬托了花的红艳。
2. 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由写乐景,转为抒哀情;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翻译: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写作部分
要求:写作是用文字表表达思维活动。在考试中占分值较大,希望各位学员重视。写作时根据题目要求把握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顺畅。
以上就是关于“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提分练习及答案八”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报考费用、加分政策、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 可以随时联系湖南成考网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本文标签:湖南成考语文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提分练习及答案八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acc.gd.cn)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